公元1521年,50岁的王阳明千里迢迢赶回余姚老家,陪76岁高龄的父亲过中秋节。那一天,王阳明写下了中秋这样一首诗:
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
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可以想见,在王阳明陪父亲度过中秋的晚上,天气是阴沉的,月亮并没有出现,但这对于王阳明而言又有何妨呢?
就在15年前的公元1506年,王阳明因直言上书得罪了宦官刘瑾,被廷杖40后贬到了贵州龙场驿。在困顿无边的日子里“龙场悟道”,此时是公元1508年。公元1510年,刘瑾被诛,王阳明复出并开始了他知行合一更多的实践。
在公元1521年9月22日的这个中秋,王阳明回首曾经有过的磨难,更加笃定此心光明的力量。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把质量看作良心,质量任何最终的结果都归于人心。所谓质量的工具和所谓质量的方法,也只有在良心这一尺度下才可以有其正确的使用以及不出所料的产出。任何质量的瑕疵是任何冠冕堂皇的借口也无法遮蔽的良知的缺失。
今天,公元2025年10月6日的中秋,当我们这些行业质量人念起王阳明这首关于中秋的诗,与504年前的他同一轮明月下,拥有着同样的信念:心中自有良知在,质量明月永无缺。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 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15035636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01
电话:010- 63415529 63414314
传真:010-63415529
邮编:100761